慧深師父教導弟子在平常修行都能具備「心靈健康、身體健康與口袋健康」的三大福慧法門,佛教經典常言: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所謂「口袋健康」是廣義的定義,指有形的財富滿足,同時廣集無形的福德資糧,以能自利利他,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要有滿足的心、從事有道德的工作,及正確的理財方式,與「八正道」中的「正念、正命與正業」是相呼應的。


 


近年來,海內外暢銷書秘密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,主要精神都強調先改變你的「內在」世界,方能改變你的「外在」世界,例如:你的收入只能增加到你最願意做到的程度 如果你想改變這個數字,你首先必須改變你所看不見的東西~也就是心念,而這正是佛教的基本教法: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,五蘊悉從生,無法而不造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,雖然讀過這些書的人很多,但能從中實踐者卻不多,是知易行難嗎?還是大家都被自己慾望矇蔽了?人類生活所需,只在食、衣、住、行之間,若一味追求「好還要更好」、「多還要更多」的逐物迷己行為,就陷入口袋不健康的現象,為貪圖美味而大舉屠殺動物,為滿足虛榮而浪費資源,其實,生活簡單知足、內心豐足愉悅,心有餘力幫助別人,就是擁有人生最健康的口袋!


 


分享「口袋健康」最基本的三個步驟,讓大家的有形與無形的財富都是飽滿的聚寶盆:


 
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靜心:因為靜心能夠平息自己的內心、控制思想、進而讓身體恢復活力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基本的吐納~吸與呼(詳見慧心菩提第七期之健康菩提-腹式呼吸DIY),藉由呼吸,慢慢內觀自己的思想,察覺天馬行空的思緒,日積月累之後,就能時時刻刻察覺到自己內心狀況與情緒,進而能控制思想,並轉換思想,讓自己保持在感覺好的狀態之中。雖然你當時的情況並不如所願,但別忘了你是要過喜樂的日子,饒了自己,別執著於負面的東西與想法,聚焦於生命中美好的人事物,讓你的思想處於充滿愛、喜悅與豐足的狀態,因為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呈現,所以當你想過好日子,察覺自己的情緒,當情緒好了,好日子也到來了!


 
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感恩:從行、住、坐、臥之中感恩天、地、人與萬物的給予,讓你現在能夠這樣的豐足,在感恩的正面思考下,你的狀態是屬於富有與飽滿的,這感恩的心能夠使你的願望加速達成。在現代物質充裕的年代,不少人常常處於想要多於需要的心理層面,因此內心常常處於缺乏、不安與貪婪不滿的情況中。如:看到名人拿名牌包包,就處於「我沒有」的匱乏之中;如做生意的商人,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,以不正當的方式來經營(偷工減料),結果造成害人害己的苦果。若轉換感恩的心告訴自己說,名人背名牌包包是為了工作所需,而我自己的包包好用又耐用,真感恩有這麼好用的包包!而作生意的人,若能常常感恩客戶,時時想著如何讓客戶有更滿意、更好的產品,進而讓自己的創意無限,而能生產出更好、更便宜、更暢銷的產品出來,造成雙方雙贏的局面。所以感恩的心讓帶給你快樂,否則也是造成痛苦深淵的根源之一。


 

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捨得:所謂「捨得」就是「有捨才有得」,因為能夠給予表示你是有剩的,有剩代表自己是處於豐足的狀態,而豐足的內心狀態,在良性循環下再帶來給你更豐足的外在呈現,這也是佛教教導佈施的精神之一,諸如:世界知名的首富巴菲特、比爾蓋茲、王永慶與郭台銘等等知名人士,無不致力於有智慧的佈施,而創造出更富有的生命能量。反之,有時聽到有人說錢自己用都不夠,哪能捐出來?其實這樣的內心狀態,就是處於匱乏的內在,匱乏的內在也造成匱乏的外在呈現,就是擋住自己的福報的機會,難怪許多師父們都勸人佈施一元不嫌少,都是在教導芸芸眾生做福田。


 


人人都可以讓自己的口袋健康,而且方法很簡單,只要時時有滿足、喜悅與感恩的心,那麼有一天你的口袋會越來越深,越來越厚,而生命的聚寶盆也會越來越滿,若能將溢出的寶物分享更多人,那麼就是過著富足的人生,祝福大家擁有無盡寶藏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